风海网 > 杂谈 > 正文

​林觉民:林徽因的叔叔,24岁英勇就义,遗书《与妻书》催人泪下

2023-11-20 10:54 来源:风海网 点击:

林觉民:林徽因的叔叔,24岁英勇就义,遗书《与妻书》催人泪下

前段时间,我国几位烈士英勇护国的事迹,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其中,已经准备结婚,却以身报国的肖思远烈士的爱情也让人感动和唏嘘。不禁让人想到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就像诗中所写那样,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英勇男儿因为报国而和心爱之人分开。而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也是这样一位年纪轻轻却英勇就义,独留下爱人的爱国英雄,而他就义前写给妻子的遗书,更是在百年间感动了无数人。

故事的男主角叫林觉民,女主角叫陈意映。林觉民,是我国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其中的一位。当时负责提审他的清朝官员张鸣岐评价他: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底光明如雪,能够得到敌人如此高的评价,足见他的优秀。而在百年后的今天,曾在电影中扮演他的演员胡歌,也曾用内心强大,对自己狠的话来总结自己扮演的这位烈士。那林觉民先生,为何能够在前后百年间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

时光回到1887年,福州三坊七巷的杨桥巷17号的人家,新添了一位叫做林觉民的孩子,也是后来名扬中国的建筑大师林徽因女士的叔叔。这个孩子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幼时就有着过目不忘的聪慧,十三岁时,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他,在考卷上大手写下了"少年不望万户侯"的壮志豪言,然后潇洒的拂身而去。

到了十五岁,家境不错的林觉民,开始接受新式教育。和当时很多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一样,他有着先进的思想,于是年少的他开始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与学说。并付诸于行动,他创办了女子学校,还鼓励家中的女佣前去读书,接受高等教育,追求更广阔的人生。

到了18岁,林觉民的父母为他娶了一位大家闺秀,名叫陈意映。她与林觉民一样,都是十分有才学的年轻人,喜好诗书,擅长吟咏,成婚时年仅十七岁的年纪,就已经可以为《红楼梦》中的人物撰写诗卷。一个是年轻英俊的才子,一个是美丽多情的美人,两人婚后的生活十分甜蜜。而在林觉民的遗书《与妻书》中,也有二人爱情的体现:"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写尽了新婚燕尔的甜蜜,可惜,在家国动荡的年月,两人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

当时,一心想要学习新知识的林觉民,被父亲送到了日本。夫妻二人异地而居,感情依然十分甜蜜,二人时常通过书信来交流,实在堪称包办婚姻的楷模。原本,林觉民的父亲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他是想让林觉民到国外去学习,避免他投身革命送掉了自己的性命,却不知林觉民和革命实在是有缘分。到了日本没多久,林觉民就参加了大名鼎鼎的同盟会,积极参与到了革命的热潮中去。期间,林觉民积极为革命而演讲,得到了同盟会众人的信任,派他回国筹集革命经费,用来采办革命武器,为之后在广州的起义做准备。

于是,林觉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家人对他的归来欣喜万分,妻子陈意映更是高兴。只是,这次回国的林觉民不再是孑然一身的爱国青年,他有了筹集款项的重要任务,所以,他无法和之前一样守在妻子身边,和他花前月下。他总是来去匆匆,忙碌着自己的事情。而陈意映还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在担负着惊天使命,更不知道他已经做出了随时为家国献身的准备。

很快,到了起义前夕。这一次林觉民正要离开之时,妻子陈意映心中却突然忐忑,身为妻子的直觉,仿佛意识到了丈夫此次的离开和往日不同。她向丈夫提出要和他一同前往的要求,甚至已经忘了自己是个身怀六甲的孕妇。然而,她的请求自然没有被答应。就这样,林觉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离家的道路。

1911年4月,在起义前夕,林觉民用随身的手帕写了给妻子最后的书信,在他生命即将终结之时,表达着对妻子的最后表白。后来,人们把这封信称作——《与妻书》,信中写到:"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年轻的林觉民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最后命运,说妻子见到此书时二人或许已经阴阳两隔,最后果然一语成箴。

而《与妻书》中还有更感人的词句:"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林觉民说他与陈意映成婚以来,就时常祝愿天下所有有情人都能和他们一样终成眷属,但是家国危难之际,太多人家破人亡,他说是因为陈意映,因为爱她的深挚意念,他才有勇气舍小家救大家,去帮助天下人都能够去爱他们所爱的人。

甚至,因为对陈意映的爱意,信奉新科学的他,甚至开始相信鬼神的存在和心电感应。"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这个英雄的人,甚至在用鬼神之说,来安慰陈意映不要为他的离去而悲哀,不知道是不是在表达着来世相守的愿望。

后来,黄花岗起义失败,林觉民和众多被捕的烈士一起放弃了投身清廷,背叛革命的活命机会。1911年5月3日(清宣统三年五月二日),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他的生命永远停在了24岁这样风华正茂的年纪。但是,尽管他英魂已去,他对妻子陈意映的爱意,却永远感动着我们。

而陈意映对林觉民的爱意也毫不逊色于他。林觉民去世一个月后,他们的孩子出生,陈意映忍痛将孩子带到两岁大,但是,失去丈夫的悲伤却一直在侵蚀着她的五脏六腑,后来陈意映不幸抑郁而死,可以说陈意映是死在了对林觉民的怀念里。而那一年,她也不过22岁,也是如花般的年纪,相信两人在天上会再共诉爱意。

回顾林觉民的一生,他没有辜负自己报国的志向,也没有辜负革命同志对自己的信任,一生对天下人都没有人辜负,但是却独独辜负了自己的妻子陈意映一人。而黄花岗烈士的事情,最后也感动了孙中山先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