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 > 正文

​养老金 2023 年按工龄普涨:满 30 年调至 5000、满 40 年发 6000?看懂 5 个误

2022-12-27 20:49 来源:风海网 点击:

养老金 2023 年按工龄普涨:满 30 年调至 5000、满 40 年发 6000?看懂 5 个误区,强力支持!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生,就是最大的基础。老龄化正在加速,近 3 亿老年人就是最大的和谐稳定的基础。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养老金体系不牢固,老年人不幸福,这个社会就不稳定。

养老金就是老年群体幸福稳定的压舱石。最大的民生就是让退休人员保持体面的生活,唯一的措施就是上调养老金的基数,一步到位。尤其是对待那些曾经做出历史贡献的老一辈产业工人,他们普遍拥有 30 年以上工龄,为中国制造付出过青春和汗水。

所以,广大退休工人呼吁:养老金上涨 3.5%,解决不了贫富差距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提高那些历史功臣的养老金水平,比如,将满 30 年工龄的退休工人的养老金基数统一调整到 5000 元,满 40 年工龄的统一调整到 6000 元。让他们早日享受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当然了,老一辈产业工人的心声,第一个阻力来自社保专家的反对。有的社保专家的理念有明显的错误,主要有四点:

第一点,养老金机制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市场化机制;

第二点,工资高的缴费高、养老金高,工资低的人缴费少、养老金低,这是天经地义的;

第三点,养老金执行的是 " 年轻在职人员缴费供养退休人员 " 的机制,养老金的来源,主要依靠在职人员缴费,后人缴费供养前人。

第四点,养老基金大池子没有水了,所以,要延迟退休,让水流失得慢一点。

社保专家的四大理念,看上去似乎有道理,其实,大错特错。我们是支持给老一辈产业工人上涨养老金的,反对社保专家的这五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养老是社保体系,是福利体系,不是市场经济体系。满脑子都是市场经济法则的社保专家都不会有 " 良心 ",眼里只有市场、没有民生。也就是说,他们的眼里只有 " 金钱 ",没有 " 爱心 "。我们认为,社会保障体系不能走市场经济的路子,反对把养老体系 " 市场化 ",要避免教育体系、医疗体系市场化的悲剧。

第二个误区:养老基金大池子缺钱了,不是想着如何多充水,而是想着如何少流水,首先采取的招数就是延迟退休,让老人多工作五年、多缴五年社保、晚领五年养老金。这种导向和思路是错误的。养老体系是全社会的民生问题,全社会都应该给养老金大池子充水,社保部门存在的意义就是应该多充水,而不是少流水。比如,美国养老金规模是美国 GDP 的 150%,中国养老金规模是中国 GDP 的 10%,折合人均养老金,中国不足美国的 1%。请问他们的钱从哪里来的?

第三个误区:养老基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在职人员的社保缴费,尽管养老金还有投资收益、财政划拨、国资划拨等辅助渠道,但主要来源是年轻人的社保缴费。现在的问题是,退休人员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而且年轻人不缴社保或断缴社保的越来越多,这种单一的缴费机制已经入不敷出了。解决养老金不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扩充来源而不是延迟退休等问题。比如,全民所有制的国企经济占 GDP 的 75%,既然是全民所有,就应该划拨更多的利税进入养老金体系。

第四个误区:养老金体系需要解决的是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这不是我说的。看下图,人社部在发言中自己说的,养老金水平差距过大。养老金是民生福祉和社会保障问题,而不是市场经济问题,所以,解决养老金失衡问题要注重公平大于效率(注:在职人员要注重效率大于公平)。那么,注重公平就是要走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职人员缴费高说明他们的工资高,已经享受了在职时的发展红利;退休后他们的养老金高,再次享受了养老体系的双重红利。那么,在养老金上涨机制中,高收入的涨得多、低收入的涨得少,贫富差距反而是越来越大。所以,在上涨机制中就要注重公平理念,加大低收入群体的上涨幅度,让低收入者慢慢实现共同富裕。

第五个误区:老一辈产业工人因为在职时社保缴费少,所以退休后发的养老金低," 活该 " 他们的历史贡献小,就应该领取低水平的养老金。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观点。眼里只有市场机制,没有历史贡献的爱心,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老一代产业工人在建设工业基础、发展国企基础的时代,执行的是低工资、高劳动强度的机制,人到中年之后又为了支持改革而选择下岗分流、买断工龄,也是一种为国贡献。我国正是依靠老一代产业工人的低人工成本的人口红利造就了 " 中国制造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在的高薪者要感恩老一辈产业工人的贡献,现在应该给他们多涨养老金,弥补历史和时代对他们的亏欠,而不是没良心地骂他们 " 没有贡献 "。

PS:看懂了以上五个误区,相信更多的退休工人会支持这种理念。也请你多多转发给退休人员、共同呼吁政策更加温暖、有良心、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