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网 > 生活 > 正文

​1992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2023-08-24 05:13 来源:风海网 点击:

1992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的边境城市萨拉热窝,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枪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

费迪南大公夫妇死后,奥匈帝国以讨还公道为由进军塞尔维亚。随后,俄德法英也先后加入混战,整个欧洲陷入战争。萨拉热窝也因此被视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92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1)

反映萨拉热窝事件的漫画

反映萨拉热窝事件的漫画

普林西普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他为何能以一己之力事竟功成?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的矛盾要从何说起呢?

首先,萨拉热窝事件其实是由塞尔维亚地下爱国组织黑手社发起的暗杀行动。

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后,普林西普被当场抓获,投入监狱。经过调查,人们发现普林西普只有十九岁,按照当时奥匈帝国的法律,不满二十的人不得判处死刑,所以普林西普被判处了监禁二十年。

一介平民青年和奥匈帝国皇储间怎么会有私仇?显然,隐藏在普林西普背后的势力才是真正的元凶。

这股势力当时有许多不同的名字,如1908年在塞尔维亚成立的“国防会”、1911年成立的“黑手社”(又译“黑手党”)等等。名字五花八门,但目的只有一个:促进斯拉夫人的独立自治。

十九岁的普林西普,恰恰就是黑手社的成员。

当时奥匈帝国正试图吞并塞尔维亚。黑手社和国防会都是民间发起的爱国团体,吸收了大量的热血青年。有传言称,黑手社的发起人是塞尔维亚参谋本部情报主任德拉古丁·提米特利耶维奇上校。

黑手社较激进,擅长策划暗杀行动,社员们绝对服从任务安排,且每次行动都随身携带氰化物等剧毒,一旦暴露马上服毒自尽。普林西普完成刺杀后,也想自杀了事,但迅速行动的警察立即将其缴械,打掉了他手中的氰化物,将其抓捕。

1992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2)

斐迪南大公

斐迪南大公

其次,普林西普完成暗杀行动得益于严密的计划,也有诸多偶然因素的加持。

普林西普行动当日,着实是个特殊的日子。遥远的1389年,奥斯曼帝国军队在科索沃战役中击败塞尔维亚王国军队,为日后奥斯曼帝国吞并塞尔维亚奠定了基础,这天也被称为塞尔维亚的“国耻日”。

到了二十世纪初,奥斯曼帝国衰落,塞尔维亚独立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奥匈帝国却想趁机吞并塞尔维亚,稳固其在巴尔干地区的势力,塞尔维亚人自然不愿意。

作为奥匈帝国的皇储和吞并计划制定人,斐迪南大公此次前往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边境有两个目的,一是观看军事演习,为入侵塞尔维亚做准备;二是庆祝他与妻子索菲亚的结婚纪念日。

进入萨拉热窝前,有人劝阻斐迪南,称在国耻日去萨拉热窝不是明智之举。黑手社成员也密切关注大公夫妇的动向,生怕其变动行程。但斐迪南不仅没有取消行程,还安排了敞篷轿车载他们在闹市区巡行。

原来,斐迪南的妻子索菲亚是贵族家的侍女,两人一见钟情。斐迪南不顾宫廷反对,承诺索菲亚日后诞下的子嗣不会继承皇位,才完成了这桩“贵贱结合”的婚姻。

1992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3)

斐迪南大公夫妇

斐迪南大公夫妇

两人感情甚笃,但索菲亚在维也纳享受不到王妃待遇,还被贵族交际圈排挤。所以,此行斐迪南特意安排了让爱妻享受王妃殊荣的系列活动,这种冒险之举给了暗杀行动以天赐良机。

此外,这次行动除普林西普,还有数名队员隐藏在围观人群中。一名队员率先向车队扔了炸弹,但炸弹偏离方向落在警备车附近,只造成一名侍卫官受伤。事后,这名侍卫官被送去医院。

萨拉热窝市长建议斐迪南夫妇取消原定行程,抓紧转移到临镇避险,但斐迪南固执地要去医院探望受伤军官。

几经变更的行进路线没有及时通知给车队的先导车司机,结果司机在弗朗茨·约瑟夫大街走错方向,整个车队不得不缓行调头。普林西普此时正隐藏在街角,本以为行动无望的他抓住时机,扣动了扳机。

最后,萨拉热窝这个看似微小的支点背后却是民族矛盾和强权斗争的集合点。

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的矛盾,其实从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地区就开始了。波斯尼亚地处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民族成分很复杂,主要是由波斯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构成,但两个民族都源起于斯拉夫人。

波斯尼亚的斯拉夫人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被迫改宗,在几个世纪内逐渐土耳其化,才有了信奉伊斯兰教的波斯尼亚人。

1992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4)

遇刺前的斐迪南大公夫妇

遇刺前的斐迪南大公夫妇

巴尔干战争期间,塞尔维亚作为战胜国实力大增,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建立大塞尔维亚民族国家的呼声也逐渐清晰,波斯尼亚作为同种同源的近邻,也被塞尔维亚视为计划的一部分。

但奥斯曼帝国衰落后,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各老牌帝国意图瓜分的焦点。奥匈帝国紧邻巴尔干地区,早就觊觎塞尔维亚;俄国一方面想接手巴尔干,一方面又想遏制奥匈帝国,所以暗中支持塞尔维亚的民族运动;德法英更是各怀鬼胎,试图维持对己方有利的局面。

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当斐迪南大公死讯传到,奥匈帝国外交大臣贝赫托尔德叫嚣,现在是到了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一个月后,在德国的鼓动下,奥匈悍然进军塞尔维亚。

萨拉热窝事件就像一个小支点,撬动了一场席卷15亿人口的世界大战,这或许是普林西普不曾想到的结局。

历代评价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德意志皇帝 威廉二世

,